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艾協小教室

踩屎感可能正在毀掉妳的腳?好鞋講究的都是支撐性!

”踩屎感“拖鞋的危害,你真的知道嗎?其實妳掉入商人的謊言中了。


是不是有很多人都想在忙碌一整天後,踩在像雲朵般軟綿綿的拖鞋上,讓勞累的雙腳放鬆一下?但是軟綿綿的拖鞋,真的能讓人的雙腳更放鬆嗎?答案是:不能!踩屎感拖鞋可能正在毀掉你的足部健康。


好市多「踩屎感拖鞋」熱銷回歸 苦主刷一排反推:扭傷腳凶器。


標題一:為何踩屎鞋會造成足部問題 ?


雖然軟底鞋會讓腳部觸感舒適,但是太軟的鞋則對腳部健康有害,所謂過猶不及,這一切,要從腳部承擔的壓力說起。


研究表明,當人們在正常行走時,腳需要承受2 ~ 3倍體重的負荷,而在跑步時,需要承受約5倍體重的負荷。在跳躍時,足部承受的負荷更是達到了體重的10倍。在高於體重數倍的負荷之下,如果足部壓力過大、壓力分佈不均勻,就會直接導致足部的疲勞、疼痛甚至畸形病變。


與硬底鞋相比,軟底鞋能提供更好的緩衝效果,吸收鞋底和膝蓋所受的衝擊力,減輕關節上的壓力,起到保護作用,使人感到舒適放鬆。然而,隨著人們越來越迷戀軟底鞋的舒適感,人們逐漸陷入了「越軟越好」的誤區了。


其實,如果鞋底太軟,導致支撐力和回彈力不足,就會真正踏上健康的雷區。首先,如果鞋底太軟,穿久了,第一個感覺可能不是舒服,而是有點累了。經過不同硬度鞋底的研究發現,太軟的鞋底在行走時會產生較大的變形。腳踩在地面上所產生的力,很大一部分被鞋底的變形所吸收,能用於行走和跳躍的力就變少了。如果你想繼續跑步和跳躍,你需要使用更多的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你自然會感到疲勞。


所以太軟的鞋底,不僅不能給足部提供足夠的支撐,走路時還會發生大幅度變形,增加不穩定性,增加受傷、崴脚的風險。



標題二:好鞋講究的都是支撐性 !


妳坐過高級車的皮椅嗎,剛坐的時候感覺有點硬很扎實,坐的時間即便很長也不太會腰痠背痛,這是為什麼呢?


上述軟鞋會給足部帶來的問題其實不外乎是因為支撐性不足,那一雙適合自己的好鞋可以減輕腳的疲勞,到底該從哪些面向來挑選呢?


鞋子的包覆性:


鞋子支撐整個身體,下踩時腳在鞋子裡滑動,提腳時鞋子要跟著提起。常見包覆差的鞋子;腳跟離地,鞋子還留一半貼在地上。此時為了帶起鞋子,足踝肌肉不自覺需要出來幫忙。香港理工大學一篇比較拖鞋與赤腳走路的研究發現,踩地時脛前肌使用較多,推測是為了抓緊鞋子,此時腳趾抓起屈趾肌用力。若每走一步路我們的腳都要繃緊抓鞋子,製造不必要的用力,足部關節、韌帶可能變得不善於適應地面。進而造成穿得方便但穿久腳痠的現象。


鞋子的支撐性:


支撐性就免不了足弓理論的介紹。足弓就像腳部的彈簧避震器,當人們反覆踩地與衝擊後,足部肌肉對足弓的支撐會越來越弱。當避震器漸漸失去彈性,一些踩地時認為有傷害的動作如足弓塌陷、膝關節內扣、骨盆掉落等現象的放大與出現都可能增加足部傷害的風險。我們可以針對支撐功能簡單歸納:首先落腳過程內側縱弓的支撐要適度;足底服貼分擔各處足壓;最後是鞋底好的支點,給予重心轉移時一個有效的滾動。三個面向的兼顧是目前認為一雙好鞋的關鍵要素。


鞋子的材質:


從實用的角度看材質,重量與硬度是鞋廠可以調整的點。根據香港理工大學一篇針對數百位30-55歲的女性,比較赤腳、硬底鞋、軟底鞋,等三種狀況的實驗了解到。輕巧的鞋,提腿跨步時,需要的肌肉力量較小;較硬的鞋,踩地支撐時,能有效節省股四頭肌之稱的力道。因此兼顧輕巧與鞋底支撐硬度是一雙好鞋值得考量的要素。延續香港理工大學這篇比較赤腳與拖鞋的研究,足壓在走路動作中,從腳跟外側,前行到中足側緣,到內側蹠骨都有穿著拖鞋而顯著下降的現象。而足壓下降對於循環差的長輩能減少壓瘡的機率、對足繭保養也是一個重點。

研究的最後用主觀評分量表比較軟、硬兩種材質被參與者的接受度。“抗滑”在軟底拖鞋有較好的趨勢;“行走難易度”則是硬底拖鞋稍好;“舒適度”與“整體喜好”發現軟底拖鞋更是這群受試者的好選擇。依照客觀的研究與主觀的評比歸納,相比赤腳,拖鞋會是長時間室內移動保護雙腳的好工具。若不討論包覆與支撐:軟的舒服,但硬的好走些


腳,本質能靈巧適應地面;但一個適當的鞋款除了禮貌也是現代都市與居家硬質地面保護雙腳的要點。挑選鞋款給家人與自己的同時,除了考量大小是否合腳,還有“包覆性”、“支撐功能”與“鞋底軟硬度”等面向可供我們做更聰明的選擇。

2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arios


Los comentarios se han desactivado.
bottom of page